北京校区
全国729所校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建动态 > 【中建教育】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资料
全部课程
建筑工程
  代理报名服务
  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发输变电)
  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暖通\动力)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注册道路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注册招标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房地产估价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石油然气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
  消防设施操作员1
  土壤修复
  装配式工程师
  智慧消防工程师
职称教育
  工程师职称
学历教育
  清华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西理工大学
  学历
  民办学历
  北科远程
  自学考试学历
  英国华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公务员考试
  少儿编程
  STEM
建筑八大员
  建筑八大员
  资料员
居住证
工作居住证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医药卫生类
  执业药师
执业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推广1
  心理咨询师
  注册国际初级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导游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推广1
  教师资格证推广2
建筑业总裁研修班
  中国建筑大学(建筑业)总裁研修班
技工类
中建教育加盟合作
  中建教育-加盟合作
金融学院
  中级经济师
  初级会培训
  中级会计培训
  证券从业
  期货
  银行从业
  审计师
  初中级统计师
  资产评估师
  税务师
考试书店
注册电气工程师
  电气基础考试
  供配电专业考试教材
  发输变电专业考试教材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给排水基础考试教材
  暖通、动力基础考试教材
  给排水专业考试教材
  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教材
  动力专业考试教材
注册岩土工程师
  岩土基础考试教材
  岩土专业考试教材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一级结构基础考试教材
  一级结构专业考试教材
  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教材
注册环保工程师
  环保专业考试教材
  环保基础考试教材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
一二注册消防工程师
韩尚微整形
韩尚国际(韩式)微整形培训中心
2018第一届韩国微整咨询师高级研修大会
中建手机支付页面
信息流推广页
一级消防1
一级消防7

浏览历史

【中建教育】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资料
中建教育 / 2021-09-28
中建教育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资料

第一章  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
第一节  中药和中药临床应用
考点一、历代本草代表作



考点二、中药性能与功效
(一)中药性能
中药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二)四气

(三)五味


(四)升降浮沉


(五)、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考点三、中药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提高中药净度,确保中药质量和剂量。
(二)炮制的常用辅料及其作用



考点四、中药配伍和方剂

1.组方原则


考点考点五、中药化学成分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四)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1、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1)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
(2)有无明确、敏锐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色谱法:TLC或PC中三种展开系统中均为单一点;
(4)气相色谱法(GC);
(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考点六、中药剂型

(二)剂型与疗效关系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口服制剂为泻下制剂,而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解痉作用。
2、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速率
由快至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液体>口服固体>皮肤。
3、剂型可改变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风险高低: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外用给药;
能口服不注射,能肌内不静脉。
(三)剂型选择的原则
1、满足药物性质
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对于在溶液状态下稳定性差、易降解的药物,可制成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如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等。
2、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因此急症患者宜选用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而慢性病患者,宜选用丸剂、片剂、外用膏剂等。
3、满足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和贮藏的方便性。

考点七、中药体内过程及中药药理毒理
(一)中药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

(三)药物动力学参数



第二  节中药药品标准
考点一、我国药品标准的组成
(一)药品标准的组成
中药药品标准包括:
国家标准、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和企业标准。

(二)精确度:
①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
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②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附: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25℃±2℃为准。


考点二、中药质量标准内容
(一)药材性状鉴别
①形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苦杏仁“心脏形”。
②大小。
③色泽如黄芩保管不当变绿;丹参色红;玄参色黑。
④表面特征
白芥子表面光滑,
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
海桐皮表面有钉刺,
合欢皮表面有椭圆形、棕红色皮孔,
辛夷(望春花)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
龙胆根头部表面具有明显的横环纹,而坚龙胆没有;
黄连“过桥”
乌梢蛇“剑脊”
⑤质地
松泡,如南沙参、生晒参等;
富含淀粉的显粉性,如山药、半夏等;
含纤维多的则韧性强,如桑白皮、葛根等;
含糖、黏液多的一般黏性大,如黄精、地黄等;
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常质地坚实,半透明,呈角质状,如红参、延胡索、天麻等。
⑥断面
“菊花心”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黄芪、甘草、白芍等;
“车轮纹”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古代木质车轮,如防己、青风藤等;
“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大黄的“星点”;
牛膝与川牛膝的“筋脉点”;
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
商陆的“罗盘纹”。
⑦气
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有特异芳香气;伞形科、唇形科的中药常因含挥发油,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白芷、当归、薄荷、广藿香、紫苏等;
⑧味
乌梅、木瓜、山楂含有机酸以味酸为好;
甘草含甘草甜素、党参含糖,以味甜为好;
黄连、黄柏含小檗碱,以味苦为好;
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
海藻含钾盐而味咸;
地榆、五倍子含鞣质而味涩。
⑨水试
西红花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小通草遇水表面显黏性;
生熊胆粉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沉而短时间内不扩散;
哈蟆油用温水泡,膨胀度不低于55。
⑩火试
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
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
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等。
(二)饮片特征
①形状类圆形、段状、丝条状等;
②规格;
③表面。
“菊花心”,如黄芪、甘草饮片;
“车轮纹”,如防己、大血藤饮片。
黄芪、板蓝根、桔梗饮片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饮片切面中心显小木心,如麦冬饮片,或散在的筋脉点,如莪术饮片;
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显“针眼”,如川木通、鸡血藤饮片。
“金井玉栏”
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如板蓝根、黄芪、桔梗。
④色泽
丹参饮片表面红色
番泻叶饮片表面黄绿色
黄柏饮片切面鲜黄色
玄参饮片切面黑色
麻黄饮片切面有朱砂心
槟榔饮片切面具大理石样花纹
⑤质地
松泡,如丹参、甘松、南沙参、生晒参的饮片;
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白芷、浙贝母饮片;
含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如葛根、桑白皮饮片;
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黏性大,如玉竹、天冬饮片;
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参、淡附片、延胡索、天麻的饮片。
⑥断面
折断面较平坦,如牡丹皮饮片;
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如厚朴饮片;
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如木瓜饮片;
饮片常现层状裂隙,可层层剥离,如苦楝皮、黄柏的饮片;
折断面常呈刺状,如沉香、苏木的饮片;
含淀粉的饮片折断时粉尘飞扬,如山药、川贝母饮片;
含硬橡胶的饮片折断时有白色胶丝,如杜仲饮片。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
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组织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切片或磨片鉴别其组织构造特征,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
粉末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或解离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于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
(1)细胞内含物鉴定



(2)细胞壁性质鉴定

(3)理化鉴定






考点三、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
考点一、中药材的产地




1、采收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酸(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
开花前期为10.5%,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
2、药材采收期的确定

3、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4、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如下: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
“及时干燥”表示。

第二节  中药饮片的净制和切制
考点一、分离不同药用部位的方法及适用品种


考点二、常见的饮片类型、规格及适用的品种



第三节  常用饮片炮制方法和作用
考点一、炮制方法







黄芩:
黄芩(蒸或沸水煮):灭活酶,防止苷类成分分解,以保存药效,又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
地黄:
熟地:功能由清转补,酒制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能。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黄精:
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的发挥补益作用。
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天南星:
制天南星(白矾、生姜)
胆南星
炮制作用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的作用增强。
胆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以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力强。







总结:炮制方法


其他考点
1、巴豆霜含脂肪油18.0%~20.0%。
2、王不留行:爆花率>80%。
3、生姜:姜汁=1:1。
4、发酵法:温度30℃-37℃;湿度70%-80%。
5、发芽法:温度18℃-25℃;湿度42%-45%;发芽率≥85%。
6、先炒药后加辅料:五灵脂、乳香、没药、知母、车前子。
7、水飞法: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

考点二、中药炮制
(一)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熟悉例子)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6、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7、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8、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二)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降低毒性或疗效,如(川乌、附子)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马钱子)士的宁可转变为异士的宁;钩藤因含钩藤碱不宜久煎而后下;石斛、山豆根、防己等“勿近火”。
酒炙后可以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如黄连酒炙小檗碱溶出率高于生品。
醋炙与生物碱结合成盐,增加溶出,提高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增强其止痛效果。
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可有不同,如麻黄茎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等,具有升高血压作用。而麻黄根含麻黄根素、麻黄根碱等,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在净选加工时应严格区分不同药用部位,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三)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
大部分苷类成分易溶于水,故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苷类成分溶于水而流失。
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以苷类为有效成分的药材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四)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游离挥发油的薄荷、荆芥等宜迅速加工切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
有些药材含结合状态的挥发油,则宜经堆积发酵后香气方可逸出。如厚朴必须经过埋藏发酵后,才能加工炮制出优质饮片。
有些药物需要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如蜜炙麻黄中具有发汗作用的挥发油可减少1/2以上,而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碱含量则基本未受影响,使炙麻黄更适用于喘咳的治疗。又如苍术炮制后去油、缓和燥性。

(五)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鞣质溶于水--以鞣制为主要成分的地榆、大黄、虎杖、石榴皮少泡多润;
鞣质易氧化,颜色加深—槟榔、白芍泛红;
鞣质遇铁生成墨绿沉淀—何首乌忌铁器,用竹刀去皮或切制;
鞣质增加,增强止血止泻—石榴皮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增加。
(六)炮制对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醋炙可使有机酸游离发挥疗效—乌梅醋蒸后,枸橼酸钾游离出枸橼酸;
山楂炒黄、炒焦,有机酸破坏,酸性降低,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七)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巴豆油既是活性成分又是毒性成分,巴豆去油制霜,缓和峻泻作用并降低毒性;
苦杏仁、桃仁宜低温贮藏防止走油。
(八)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牛膝,巴戟天净制去除残茎、木心(含糖低),提高糖类含量;
黄芪蜜炙提高多糖类含量,补益作用增强;
黄精、生地炮制成酒黄精、熟地后味变甘,还原糖增加。
(九)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阿胶用蛤粉烫炒,蛋白质加热生成氨基酸,利于人体吸收;
苍耳子、巴豆、白扁豆含毒蛋白,加热炮制,毒蛋白变性而降低毒性;
黄芩、苦杏仁经沸水制后,降低酶活性而防止苷类成分水解(杀酶保苷);
天花粉、雷丸生用为好,因其含蛋白质或氨基酸,加热变性;
鸡蛋黄、黑豆干馏炮制,产生吡啶类、咔啉类新物质而产生抑菌、解毒、抗过敏等作用;
麦芽、稻芽等发芽炒制后变香,因氨基酸与单糖在加热并有水时生成特异香味物质。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一  节生物碱
考点一、基本内容
(一)定义
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
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
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考点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1、液体:烟碱、毒芹碱、槟榔碱。
2、麻黄碱、烟碱等具挥发性,升华性:咖啡因。
3、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如利血平。
(二)亲水生物碱
秋水仙碱、咖啡碱,季氨碱,如小檗碱,氧化苦参碱。
麻黄碱、烟碱。
(三)碱性
1、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pKa值表示。pKa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反之,碱性越弱。
①pKa<2为极弱碱,如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
②pKa2~7为弱碱,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
③pKa7~11为中强碱,如脂肪胺、脂杂环类。
④pKa11以上为强碱,如季铵碱、胍类。
生物碱分子中碱性基因的pKa值大小顺序一般是:
胍基>季铵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芳杂环>酰胺≈呲咯
(四)生物碱沉淀试剂

(五)显色反应(了解)




(六)防己
药理作用
防己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作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缺氧等作用。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睡、乏力、恶心、腹部不适,个别人服后大便次数增加,停药后症状可缓解;静注部位可能发生疼痛或静脉炎。
1、极性较小(亲脂性),容易被胃肠道所吸收。
2、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并被代谢为结合型生物碱。
3、结合型生物碱经胆汁排入肠道,被肠道菌群水解后又释放出原型药异汉防己甲素,再次被吸收。
(七)川乌
《中国药典》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三者为指标成分,要求三者总量应为0.050%-0.17%。为二萜双酯型生物碱。
1、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毒性大小: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

第二节  糖和苷
考点一、糖和苷的定义
(一)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二)苷类,即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苷键。


考点二、按苷键原子分类
(一)按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将苷分为:O-苷、S-苷、N-苷和C-苷,其中以O-苷最为常见。

(二)苷的性质
1、水溶性
大多数的苷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亲水性),其亲水性随糖基的增多而增大;碳苷无论在水中,还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均较小。
2、水解反应
3、显色反应
糖的Molish反应,常用的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借此检识糖和苷类。

考点三、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苦杏仁
1、苦杏仁《中国药典》指标成分为苦杏仁苷,规定含不得少于3.0%。
苦杏仁苷是一种氰苷,易被酸和酶所催化水解。
苷元α-羟基苯乙腈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其中苯甲醛具有特殊的香味。通常将此作为鉴别苦杏仁苷的方法。

鉴别苦杏仁苷
①苯甲醛具有特殊的香味。
②苯甲醛可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由于苦杏仁苷易被酸、酶水解,故贮存和运输中应注意通风、干燥、杀酶,并避免与酸接触。
2、苦杏仁的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祛痰。
2)增强免疫功能。
3、苦杏仁苷的代谢转化途径苦杏仁苷既是苦杏仁止咳祛痰的药效物质基础,又是其毒性的主要原因。
口服苦杏仁苷后,经肠道菌群的β-糖苷酶催化发生水解反应,双糖苷先转化成单糖苷野樱苷,再经酶催化水解成苷元,分解释放出少量氢氰酸(HCN)产生止咳祛痰作用。
(二)桃仁
桃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物质、蛋白质、甾醇及其糖苷类、黄酮类、酚酸类等。
《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三)郁李仁
主要化学成分:郁李仁苷A、郁李仁苷B、苦杏仁苷等。
《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
考点一、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一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


考点二、性质:
醌类化合物的酸性
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
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显色反应


考点三、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

大黄
1、有效成分《中国药典》要求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总蒽醌含量。
2、药理作用
(1)泻下致泻的主要成分为结合型蒽醌苷,其中以番泻苷泻下作用最强。
(2)抗菌大黄酸、大黄素具有抗菌作用。
(3)抗炎。
(4)止血止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大黄酚、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
3、代谢途径
番泻苷为大黄双蒽酮苷化合物,其二聚结构在代谢过程中可以解聚形成单蒽酮结构。
例如番泻苷A在肠内菌群的作用代谢成番泻苷元,番泻苷元进一步解聚后生成大黄酸蒽酮。
大黄酸蒽酮与大黄酸结构泻下活性不同。


第四节  苯丙素类化合物
考点一、香豆素
简单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
呋喃香豆素类:补骨脂内酯。
吡喃香豆素类:花椒内酯。
异香豆素类:茵陈炔内酯。
其他香豆素类。

考点二、理化性质
(一)香豆素
1、荧光性质
香豆素母体本身无荧光,而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在碱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2、呋喃香豆素具有光毒性!!!
3、与碱的作用及其应用
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4、显色反应





考点三、含苯丙素的中药

1、连翘的药理作用
连翘具有抗氧化作用。
连翘苷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细辛的药理作用
细辛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细辛甲醇提取物含有吗啡样活性作用的成分,其抗炎镇痛机制为部分阻止缓激肽和组胺受体。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
考点一、黄酮类化合物



考点二、性质
1、酸碱性
基酸酚羟性强弱顺序: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2、水溶性强弱顺序:
花色素>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


考点三、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

(一)黄芩苷的代谢动力学
黄芩苷的结构特点:
1、苷元与葡萄糖醛酸形成的苷,有弱酸性,酸性条件下稳定(胃吸收);
2、黄芩苷水解后的产物黄芩素A环上有三个相邻的
羟基,该化合物在肝脏代谢酶的作用下,三个相邻的羟基可以发生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或甲基化的Ⅱ相代谢途径。
黄芩素在小肠上皮细胞受到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
可重新转化为黄芩苷,这是黄芩苷肝肠循环的主要原因。
(二)槐花药理作用
1、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等。
芦丁是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做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中国药典》以总黄酮和芦丁为指标成分,要求槐花总黄酮(以芦丁计)不少于8.0%,槐米总黄酮不少于20.0%,芦丁含量要求槐花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变为暗褐色。
2、芦丁的体内代谢:
芦丁是由黄酮苷元和糖形成的苷。
具有双糖结构的芦丁,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槲皮素,槲皮素在人体的生物半衰期很短,约8.8分钟。
芦丁到达结肠部位,可被一些混合菌完全水解,形成开环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进一步生成3-羟基苯乙酸或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酸等。




第六节  萜类和挥发油
考点一、萜类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1、萜的分类
异戊二烯法则分类,即按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



第七节  三萜与甾体化合物
考点一、皂苷
苷类化合物,其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大多数皂苷水溶液用力振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具有溶血性。

(二)性质
(1)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2)皂苷大多具有吸湿性,应干燥保存。
(3)多数三萜皂苷多呈酸性,而大多数甾体皂苷呈中性。
(4)皂苷水溶液羟强烈振荡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缘故。
(5)溶血性,溶血作用强弱可用溶血指数表示,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溶液及恒温)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6)显色反应


1、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
①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②甘草酸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与体内含有羰基或羧基的毒物和药物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由尿排出。
③甘草酸可通过激活孕烷(PXR)受体,进而诱导肝细胞CYP3A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增加,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代谢。
临床注意:有潴钠排钾作用,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
升髙,过量服用可发生水肿、气喘、头痛,伴以高血压,肺水肿,对老年患者可引发心源性哮喘等。
2、甘草体内代谢转化:
三萜皂苷含糖越多,极性越大,脂溶性越差,胃肠道吸收能力越差。三萜皂苷在胃肠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亲脂性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具有溶血性,不宜采用注射给药;口服给药存在肠道菌群的代谢,不存在溶血现象,是重要的给药形式。
甘草酸为甘草次酸和2分子葡萄糖醛酸成的苷,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小肠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等特点。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甘草酸代谢为甘草次酸,脂溶性增强,易于吸收,并可透过血脑屏障。

考点二、强心苷
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分类
1、按强心苷元
甲型强心苷元-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乙型强心苷元-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2、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洋地黄苷A;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如黄夹苷甲;
Ⅲ型: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以Ⅰ、Ⅱ型较多,Ⅲ型较少。
(二)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考点三、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1、牛黄
牛黄约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作用:
牛黄具有解痉作用,其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主要由去氧胆酸引起,而SMC作用相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作用。SMC为一肽类化合物。
2、熊胆
(1)化学成分
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及胆甾醇和胆红素。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酸,还有鹅去氧胆酸、胆酸和去氧胆酸。
(2)活性
熊胆其解痉作用原理与罂粟碱作用相似。

考点四、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蟾酥
《中国药典》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脂蟾毒配基兼有兴奋呼吸、强心和升高动脉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已用于临床,商品名为蟾立苏。

考点五、蜕皮激素
(1)牛膝中蜕皮激素及其结构特点
牛膝含有甾体化合物,包括蜕皮激素和植物甾醇等,蜕皮激素主要为羟基促蜕皮甾酮和牛膝甾酮。《中国药典》以β-蜕皮甾酮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要求其含量不得少于0.030%。
(2)牛膝的药理作用
牛膝具有抗凝血、延缓衰老、调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同时对生殖系统有影响。


第八节  其他化学成分
考点一、有机酸

考点二、鞣质
定义: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多元酚类化合物。
分类:
1、可水解鞣质:
(1)没食子酸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
2、缩合鞣质:最常见的是儿茶素

考点三、蛋白质和酶
(一)蛋白质
有些中药的蛋白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例如,天花粉蛋白有引产作用;半夏鲜汁中的半夏蛋白具有抑制早期妊娠作用。
结构: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考点四、多糖
糖类包括单糖、低聚糖(含2~10分子单糖)、多糖(含10个以上单糖),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
例如,香萜多糖、灵芝多糖、猪苓多糖等均具有抗肿瘤作用;昆布中的昆布素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黄芪多糖和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银耳多糖能有效地保护肝细胞等。











第四章  常用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考点一、根及根茎类中药
1.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鉴别】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切面近边缘处有一条隆起的棕黄色木质环纹或条纹。

2.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鉴别】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密布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筋脉点(维管束)5~13个,环列。

3.蓼科常用药材鉴别要点




4.牛膝与川牛膝

5.商陆(商陆科商陆、垂序商陆的根)
【鉴别】横切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称“罗盘纹”。纵切片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久嚼麻舌。

6.川乌与草乌

7.白芍与赤芍




8.味连、雅连、云连




9.防己(防己科粉防己的干燥根)
【鉴别】弯曲处具深陷横沟,结节瘤块样,形如猪大肠。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纹—“车轮纹”。

10.延胡索(元胡)
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沸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恰无白心。
【鉴别】不规则扁球形。具不规则网状皱纹。断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

11.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鉴别】具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膨大,具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叶柄残基及密集疣状突起。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木部黄色。味微甜而后苦涩。

12.葛根与粉葛

13.甘草(豆科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鉴别】红棕、暗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断面黄白色,略纤维性,有粉性、裂隙,显“菊花心”。味甜特殊。

14.黄芪(豆科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鉴别】外表面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及裂隙,显“菊花心”。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5.人参(五加科人参的根及根茎)
五加科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者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鉴别】药材上部或全体具疏浅断续横环纹及明显皱纹。皮部有黄棕色小点及放射状裂隙。顶端具根茎(芦头)多拘挛弯曲,上生不定根(艼)。及凹窝状茎痕(芦碗)。香气特异。

【性状鉴别】
药材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16.三七(五加科三七的根及根茎)
一般于种后第3~4年采收。
主根习称“三七”,
支根习称“筋条”,
根茎习称“剪口”,
须根习称“绒根”。
【鉴别】顶端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味苦而回甜。

17.白芷(伞形科白芷、杭白芷的根)
产地:川白芷:产于四川等省;杭白芷主产于浙江、福建等省;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等地;祁白芷产于河北安国。

【鉴别】长圆锥形。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18.当归(伞形科当归的根)
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放置,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鉴别】根头具环纹,或具数个根茎痕及叶鞘残基。质柔韧,断面皮部厚,淡黄棕色,有裂隙及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
断面油点显棕色,味甘带辛气浓香。

19.羌活(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鉴别】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断面有放射状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节间延长,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

20.川芎(伞形科川芎的根茎)
【鉴别】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具平行隆起轮节。断面黄白色,可见波状环纹及错综纹理,黄棕色油点。纵切片形似蝴蝶。气浓香,味苦辛,稍麻舌,后微甜。

21.玄参(玄参科玄参的根)
“浙八味”之一,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
【鉴别】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具光泽。具焦糖气。

22.地黄(玄参科地黄的块根)
【鉴别】四大怀药之一。生地黄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横曲纹。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及粘性。味微甜。

23.胡黄连(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状】表面灰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24.党参(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根)
晒至半干时,反复搓揉。【鉴别】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具横环纹,全体散有横长皮孔突起,支根脱落处常见有黑褐色胶状物。气香特异,味微甜。

25.白术与苍术


26.泽泻(泽泻科泽泻的块茎)
【鉴别】类球形、椭圆或卵圆形。表面淡黄色,具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及突起须根痕,底部有瘤状芽痕。断面黄白色,粉性,具多数细孔。

27.香附(莎草科莎草的根茎)
燎去毛须。【鉴别】纺锤形,略弯曲。具6~10个隆起环节。上具棕色毛须状须根及须根痕。断面角质,散在筋脉点。

28.天南星与半夏


29.川贝母与浙贝母






30.麦冬与山麦冬

31.莪术与姜黄


32.郁金(姜科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的块根)
【鉴别】蒸或煮至透心。纺锤形、卵圆至长卵圆形。表面具皱纹,断面灰棕色角质,有光泽。

33.天麻(兰科天麻的块茎)
蒸透心。【鉴别】表面黄白或淡黄棕色,具纵皱纹及点状突起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老姜皮、芝麻点。长椭圆形。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鹦哥嘴。底部有圆脐状疤痕—肚脐笃、肚脐眼。断面黄白色,半透明,角质状。气特异。
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
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34.白及兰科白及的块茎
【鉴别】蒸或煮至无白心。不规则扁球形,具2~3爪状分枝。灰白或黄白色,围绕突起茎痕有数个棕褐色同心环,上残留棕色点状须根痕。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散有筋脉点。嚼之有粘性。

归纳总结
(一)鉴定术语:
芦头、芦碗(人参、西洋参)、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砂眼、珍珠盘(银柴胡、钉角(草乌)、糟皮粉碴(赤芍)、过桥(黄连)、车轮纹(防己)、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菊花心(甘草、黄芪、白芍、防风)、疙瘩丁(白芷)、朱砂点(羌活、茅苍术)、蝴蝶片(川芎)、蚯蚓头(防风)、狮子头(党参)、起霜(苍术)、怀中抱月(松贝)、鹦哥嘴(天麻)
(二)药用部位总结
1、块茎,即“两天三泻胡半白”。
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及)。
2、块根: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何(何首乌)太(太子参)草(草乌)块根,二冬(天冬、麦冬)百(百部)地(地黄)金(郁金)。
3、根及根茎:“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
4、根茎:姜北豆山射玉狗,黄精二连和重楼;知母附芎升土苓,莪带二术循石菖。
姜黄、北豆根、山药、射干、玉竹、狗脊,黄精、黄连、胡黄连、重楼,知母、香附、川芎、升麻、土茯苓、莪术、苍术、白术、石菖蒲。
5、根类:
二牛拉伤三胡:牛膝、川牛膝、商陆、柴胡、前胡、银柴胡;
二嫂巴结紫草:白芍、赤芍、巴戟天、桔梗、紫草;
二香续天芩芪:木香、川木香、续断、天花粉、黄芩、黄芪;
二房当跪地板:防风、防己、当归、地榆、板蓝根;
脚趾葛参远志:西洋参、北沙参、党参、远志、苦参。
秦艽、白芷、葛根、粉葛、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党参、玄参、苦参、远志。
考点二、茎木类中药

1.川木通
来源: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性状:长圆柱形,略扭曲。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气微,味淡。

2.木通
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藤茎。
【鉴别】具不规则裂纹及纵纹、突起皮孔。断面皮部厚,黄棕色,具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具放射纹,髓小或中空。


3.槲寄生与桑寄生

4.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

5.苏木
豆科苏木的心材
【鉴别】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取本品碎片投入热水中,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

6.降香与沉香





考点三、皮类中药
口诀:皮类三字属根皮“桑地根皮白牡丹香”。

1.桑白皮
桑科桑的根皮
【鉴别】多扭曲卷筒状。外表白或淡黄白色,偶残留橙黄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2.牡丹皮
毛茛科牡丹的根皮
【鉴别】外表面横长皮孔样疤痕突起(连丹皮)或略凹陷(刮丹皮)。内表面常见发亮结晶。折断面平坦,粉性,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3.厚朴
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干皮、枝皮或根皮
【鉴别】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枝皮及根皮直接阴干。
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简朴”。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外表面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纤维性,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4.肉桂
樟科肉桂的树皮
【鉴别】外表灰棕色,具灰白地衣斑,横向皮孔。内表棕红色,刻划显油痕。断面油润;中间具黄棕色线纹,习称“隔沙线”。香气浓烈,味甜辛辣。



5.杜仲
杜仲科杜仲的树皮
【鉴别】堆积“发汗”。外表灰棕或灰褐色,具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具细密银白色富有弹性的胶丝相连。

6.黄柏与关黄柏



考点四、叶类中药
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多为单叶,如枇杷叶。
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1.淫羊藿
小檗科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叶。
【鉴别】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近革质。


2.大青叶与蓼大青叶


3.番泻叶
豆科狭叶番泻、尖叶番泻的小叶。
【鉴别】

4.罗布麻叶
夹竹桃科罗布麻的叶
【鉴别】椭圆状披针或卵状披针形。端有小芒尖,基钝圆或楔形,缘具细齿,常反卷。质脆。
                        
5.艾叶
菊科艾的叶
【鉴别】完整叶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缘具粗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上具短绵毛及白色腺点;下密被灰白绒毛。气清香,味苦。

考点五、花类中药
完整的花已开放:洋金花、红花;槐花。
花蕾:丁香、辛夷、槐米。
金银花(初开花)、山银花(初开花)。
药用花序花蕾:款冬花。
已开放:菊花(头状花序)、旋覆花。
带花的果穗:夏枯草。
花的某一部分柱头:西红花。
1.辛夷
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
【鉴别】毛笔头状。密被灰白、
灰绿、淡黄或淡黄绿色有光泽
长茸毛。花被3基数,数轮排列。

2.丁香
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
【鉴别】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萼片4,三角形,十字状分开。萼筒略扁圆柱形,红棕或棕褐色。香气浓郁,味辛辣,微麻舌。

3.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
【鉴别】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黄白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气清香,味微苦。

4.款冬花
菊科款冬的花蕾
【鉴别】常2-3个连生,称“连三朵”。苞片紫红或淡红色,内有白色絮状茸毛。撕开有白色丝状茸毛。嚼之棉絮状。

5.菊花
菊科菊的头状花序
【鉴别】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和“怀菊”。总苞3-4层。舌状花数层。管状花多数,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

6.红花与西红花


考点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成熟或将近成熟果实:五味子。
幼果:枳实。
完整的果实:枸杞子。
果实的一部分果皮:陈皮、大腹皮。
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甜瓜蒂。
宿萼:柿蒂。
维管束组织:橘络、丝瓜络。
果穗:桑葚。
2.完整的种子:马钱子、桃仁、杏仁、菟丝子、槟榔。
种子的一部分,种皮:绿豆衣。
假种皮:肉豆蔻衣、龙眼肉。
种仁:肉豆蔻、薏苡仁。
胚:莲子心。
发了芽的种子:大豆黄卷。
发酵加工品:淡豆豉。
3.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有:
“牛郎织女地上会,鹰蛇起舞补骨头”。
牛蒡子、桅(织)子、女贞子,地肤子;
金樱子、蛇床子、枸杞子、五味子,补骨脂。
4.地肤子
藜科地肤的成熟果实
【鉴别】扁球状五角形。外被宿存花被。具膜质小翅5条及5-10条放射状脉纹。种子扁卵形。

5.五味子
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鉴别】球形,扁球形。紫红或暗红,皱缩,果肉柔软,油润光泽,或具“白霜”。种子肾形,棕黄色,有光泽。果肉味酸,种子气香,味辛、微苦。

6.肉豆蔻
(1)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2)产地: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
(3)采收:采收成熟果实,将肉质果皮纵剖开,内有红色网状的假种皮包围的种子,将假种皮剥下(商品称为“肉豆蔻衣”),再除去种皮,取出种仁。浸于石灰水中1天,以防虫蛀,取出低温烘干。或不浸石灰水,直接在60℃以下干燥。
(4)性状: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由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样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7.苦杏仁与桃仁


8.金樱子
蔷薇科金樱子的成熟果实
【鉴别】倒卵形,略似花瓶。表面暗棕红色,有突起的刺状小点。顶端残存盘状花萼。内含多数淡黄色裹有绒毛的小瘦果。味酸,微涩。

9.决明子
豆科决明、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鉴别】略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具一条突起棱线,横切面可见S形折曲子叶。

10.补骨脂
豆科补骨脂的成熟果实
【鉴别】肾形,略扁。黑色或黑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微有香气,味辛、微苦。

11.巴豆
大戟科巴豆的成熟果实
【鉴别】卵圆形,具三棱。具6条纵线,3室。种脐上具种阜,另一端具微凹合点。味辛辣,有毒。

12.酸枣仁
鼠李科酸枣的成熟种子
【鉴别】扁圆或扁椭圆形。紫红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平坦面中央具一条隆起纵线纹。味淡。

13.小茴香与蛇床子


14.连翘
木犀科连翘的果实
【鉴别】长卵形或卵形,稍扁。具多数突起斑点,顶尖,两面各具一条明显纵沟。青翘绿褐色,斑点少,不裂;老翘黄棕或红棕色,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

15.马钱子
马钱科马钱的成熟种子
【鉴别】纽扣状圆板形。密被绢状茸毛,自中央向四周辐射状排列。边缘具突起珠孔,底面中央具圆点状种脐。味极苦。

16.牵牛子
旋花科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
【鉴别】似橘瓣。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正中具一纵直凹沟,腹面棱线下端具一点状种脐。横切面可见皱缩折叠子叶。水浸呈龟裂状,具黏滑感。味辛、苦,有麻舌感。

17.栀子
茜草科栀子的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蒸至上气或沸水中略烫。
【鉴别】长卵圆或椭圆形。红黄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顶端具宿萼。果皮薄脆,内具2~3假隔膜。种子多数,粘结成团。

18.槟榔
棕榈科槟榔的成熟种子
采收加工: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鉴别】扁球或圆锥形。具稍凹下网状浅沟纹,底部中央有凹窝状珠孔,侧面有新月形种脐。断面具棕白相间大理石样花纹。味涩、微苦。

19.砂仁
姜科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的成熟果实。
【鉴别】

20.豆蔻
姜科白豆蔻、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鉴别】

21.草豆蔻
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鉴别】类球形的种子团,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种子团分为3瓣,种子粘连紧密。种子卵圆状多面体。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

22.益智
姜科益智的成熟果实
【鉴别】椭圆形,两端稍尖。表面具13-20条凹凸不平突起棱线。
有特异香气。

考点七、全草类中药
全草:“金车办公地”金钱草、车前草、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
地上部分:广金钱草、唇形科薄荷、荆芥、益母草等。
地上茎:肉苁蓉等。
草质茎:麻黄等。
1.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鉴别】细长圆柱形淡绿至黄绿色,
具细纵脊线。节明显,节上生膜质
鳞叶,基部筒状,上部裂片三角形。
断面略纤维性,髓部红棕色。味涩、微苦。

2.金钱草与广金钱草


3.荆芥
唇形科荆芥的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晒干。
【鉴别】茎方柱形,淡紫红或淡黄绿色,被短柔毛。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被短柔毛。味微涩而辛凉。

4.益母草
唇形科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鉴别】茎四面凹下成纵沟。叶多脱落。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3裂,最上部叶不裂。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

5.薄荷
唇形科薄荷的地上部分
【鉴别】茎紫棕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叶宽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具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6.肉苁蓉
列当科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鉴别】扁圆柱形,略弯曲。棕褐或
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肉质鳞叶。
质硬,微有柔性。断面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味甜、微苦。

7.锁阳
来源:锁阳科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等地。
采收: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断,晒干。
性状:呈扁圆柱形,微弯曲。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和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形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8.穿心莲
爵床科穿心莲的地上部分
【鉴别】茎方形,节稍膨大。叶对生。披针或卵状披针形,端尖,基楔形,全缘。味极苦。

9.茵陈
菊科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
【鉴别】绵茵陈--卷缩成团,全株密被灰白茸毛,绵软如绒。
花茵陈--茎带紫色,被柔毛。叶下部2-3回羽状深裂、上部1-2回羽状全裂。气芳香。

10.大蓟
菊科蓟的地上部分
【鉴别】叶倒披针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叶缘具不等长针刺。茎、叶均被灰白色丝状毛。

11.淡竹叶
禾本科淡竹叶的茎叶
【鉴别】茎有节,断面中空。叶片披针形,叶背平行脉与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络脉。


考点八、菌、藻、地衣类中药
1.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鉴别】虫体--似蚕。深黄至黄棕色;环纹20-30个;足8对,中部4对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上部稍膨大。深棕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难折断。气微腥,味微苦。

2.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
【鉴别】菌盖半圆或肾形。上面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边缘常内卷。菌柄侧生,具漆样光泽。苦、涩。

3.茯苓与猪苓



4.雷丸
(1)来源:为白磨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2)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等地。
(3)性状: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略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常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黏性,久嚼无渣。
药材以个大、断面色白,粉状者为佳。断面呈褐色,角质样者,不可供药用。


考点九、树脂类中药

1.乳香
橄榄科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鉴别】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或被白粉。断面具玻璃或蜡样光泽。燃烧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与水共研成白或黄白色乳状液。

2.没药
橄榄科地丁树、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鉴别】不规则颗粒性团块。黄棕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棕黑色,被黄色粉尘。坚脆,断面不整齐,无光泽。香气特异,味苦而微辛。与水共研成黄棕色乳状液。

3.阿魏
(1)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
(2)产地主产于新疆伊犁州、阜康等地。
(3)采收: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
(4)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腊膏状者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4.血竭
棕榈科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而成。
【鉴别】略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
暗红色,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断面红色,粉末砖红色。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

考点十、其他类中药
①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芦荟(叶汁浓缩干燥物)、冰片(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青黛(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等;
②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
③某些植物叶上的虫癭,如五倍子、没食子;
④植物体分泌或渗出的非树脂类混合物,如天竺黄(竹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1.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鉴别】黄棕或淡棕色粉末。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撒于水浮于水面,加热则逐渐下沉。火烧有爆鸣声并有明亮火焰。

2.青黛
爵床科马蓝、蓼科蓼蓝、十字花科菘蓝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者颗粒。
【鉴别】深蓝色粉末,体轻,易飞扬;或为多孔性疏松团块。微有草腥气,味淡。火烧有紫红色烟雾。

3.儿茶
豆科儿茶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黑儿茶”。
【鉴别】方形或不规则块状。棕褐或黑褐色,平滑稍具光泽。质硬,断面不整齐,有光泽,具细孔。遇潮有粘性。味涩、苦,微回甜。

4.冰片
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机制冰片。
樟科樟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而成--右旋龙脑。
【鉴别】机制冰片--无色或白色半透明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点燃有浓烟,并有带光火焰。
右旋龙脑--白色结晶性粉或片状结晶。清香,辛、凉。燃之有浓烟,火焰黄色。

5.五倍子
漆树科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成。
【鉴别】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变灰色,以杀死内部的蚜虫为度。

第二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
考点一、常用动物类中药

1.地龙
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鉴别】长条状薄片,弯曲。背棕褐色,腹浅黄棕色。全体具环节。生殖环带(“白颈”)位于14~16节。雄生殖孔位于第18节。受精囊孔2~3对,位于7/8-8/9节间。气腥,味微咸。

2.珍珠
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鉴别】形状多样。类白、浅粉红、浅黄绿、浅蓝色,半透明,平滑或微凹凸,具特殊彩色光泽。
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

3.海螵蛸
软体动物门乌贼科无针乌贼、金乌贼的内壳。
【鉴别】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背面具瓷白色脊状隆起,具疣点。腹面自尾端开始有细密波状横层纹。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4.土鳖虫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鳖蠊科地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鉴别】背部有光泽,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触角1对,胸部足3对,腹部具横环节。

5.斑蝥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全体。
【鉴别】头部具复眼及触角各1对。背部具黑色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横纹。胸腹部乌黑色,胸具足3对,腹具环节。气特异而臭,具强刺激性,不宜口尝。

6.僵蚕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蚕蛾科昆虫家蚕的4-5龄幼虫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全体。
【鉴别】灰黄色,被白色粉霜。腹面足8对;尾部略呈二分歧状。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角质状的丝腺环4个,习称“胶口镜面”。

7.蟾酥
蟾蜍科蟾蜍属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鉴别】忌用铁器,以免变黑。扁圆形团块或片状。棕褐或红棕色。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8.蛤蚧
壁虎科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鉴别】头略呈三角形;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尾与体长几相等。口密生细齿,无大牙。背部灰黑或银灰色,有黄白或绿色斑点(进口者砖红色)。五趾除第一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尾与体近长,具6-7个银灰色环带。

9.金钱白花蛇
眼镜蛇科银环蛇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鉴别】圆盘状,头在中间,尾纳
于口中。背黑或灰黑色,有光泽,
具多数白色环纹。黑环3-5鳞,白环
1-2鳞。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

10.麝香
鹿科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干燥分泌物。
【鉴别】内层皮膜棕色—银皮。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麝香仁。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习称“当门子”。外表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香气浓烈特异,微辣,微苦,微咸。

11.鹿茸
鹿科梅花鹿、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鉴别】花鹿茸锯茸--二杠(具一个分枝者)。主枝称“大挺”,侧枝称“门庄”。三岔(具两个侧枝者)。马鹿茸--单门(一个侧枝)、莲花(两个侧枝)、三岔(三个侧枝)、四岔(四个侧枝)。

12.牛黄
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
【鉴别】有的被一层黑色光亮薄膜—乌金衣。断面金黄色,有排列整齐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先苦后微甜,有清凉感。水液可使指甲染黄—挂甲。

13.羚羊角
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鉴别】长圆锥形。内有“血丝”。下部灰白,自基部始有10-16个间距约为2cm隆起环脊,手握,四指正好嵌入凹处。锯口类圆形,内有“骨塞”,可见细孔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


第三节  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别
考点一、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别



归纳总结
(一)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沙眼”“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苍术
8、“蚯蚓头”防风
9、“狮子盘头”党参
10、“金包头”知母
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
12、“过桥”黄连
13、“起霜”茅苍术
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
15、“钉头”赭石
16、“怀中抱月”松贝
17、“通天眼”羚羊角
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
19、“马牙柱”合成朱砂
20、“乌金衣”“挂甲”牛黄

21、“虎牙”砍茸
22、“莲花”马鹿茸
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
24、“当门子”麝香
25、虎皮斑(炉贝<川贝母)
26、大挺、捻头鹿茸
27、翘鼻头、方胜文、连珠斑、佛指甲蕲蛇
(二)典型特征总结
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如党参、黄芪、板蓝根。
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
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
铁线纹:人参表面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
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中,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车轮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
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罗盘纹:商陆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
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如当归、白芍、党参。
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
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
连珠斑:蕲蛇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
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通天眼:羚羊角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当门子:麝香仁中质软油润疏松颗粒状者称为“当门子”白颈:地龙第14~16环生殖带,习称白颈。
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砂眼:银柴胡根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或盘状小凹坑,习称砂眼。
骨塞:羚羊角基部锯口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蝴蝶片:指川芎根茎的纵切面成不整齐的片块,形似蝴蝶。
朱砂点:指茅苍术,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点状油室,习朱砂点。
剑脊:乌梢蛇脊部高耸成屋脊状。
单门/莲花/三岔/四岔:马鹿茸中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两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
(三)考点鉴定术语总结
1、人参:
芦头-根茎
芦碗-根茎上凹窝状茎痕
艼-不定根
铁线纹-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
腿-下部有支根2~3条
珍珠疙瘩-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2、大黄:髓部可见“星点”。
3、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云锦状花纹”。
4、牛膝、川牛膝:散在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筋脉点)。
5、商陆: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同心性环轮称“罗盘纹”。
6、草乌:呈不规则长圆锥形,形如乌鸦头。
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7、“金井玉栏”
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如桔梗、黄芪、板蓝根。
8、银柴胡
表面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
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9、黄连:节间平滑,称“过桥”。
10、防己: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11、甘草、黄芪:射线放射状,常有裂隙,显“菊花心”。
12、白芷: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
13、川芎: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4、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
15、苍术:茅苍术断面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起霜)。
16、党参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
17、松贝母: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虎皮斑”。
18、天麻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19、款冬花
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0、辛夷:呈长卵形,似“毛笔头”。
21、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22、乌梢蛇: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23、麝香:有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24、花鹿茸: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马鹿茸:侧枝1个“单门”,2个“莲花”,3个“三岔”,4个“四岔”。
25、牛黄:
1、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2、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6、羚羊角:
1、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2、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
27、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28、赭石: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
(四)考点科属来源总结
1.伞形科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北沙参、小茵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
2.豆科:
“黄沙槐儿决甘苦”:
黄芪、沙苑子、槐花、儿茶、决明子、甘草、苦参。
“苏降番鸡广葛补”:
苏木、降香、番泻叶、鸡血藤、广金钱草、葛根、粉葛、补骨脂、山豆根、合欢皮。
3.百合科:
“三母二冬、黄玉土楼”:
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玉竹、土茯苓、重楼。
4.菊科:
“苍耳子川木二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苍耳子、川木香、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艾叶。
5.毛茛科:
“屋帘上挂满了红白色的珠子和一块麻布”:
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升麻。
屋(川乌、草乌)帘(黄连)上挂满了红(赤芍)白(白芍)的珠子(附子)和一块麻布(升麻)。






(五)加工方法
发汗:“杜玄苓断厚汗。”杜仲、厚朴、茯苓、玄参、续断。
蒸煮法:
蒸:人参、天麻、连翘、郁金。
煮:黑附片(川乌、附子、草乌)、白芍、延胡索。
盐煮:全蝎。
烫:水蛭、木瓜、太子参、斑蝥、土鳖虫、鹿茸。
蒸或煮:狗脊、五味子、百部。
(六)有麻舌感的药材:麻舌商乌川长卿,半夏三细蛇床丁,牛蒡牵牛天南星。
商陆(甘淡,久嚼麻舌)川乌、草乌(辛辣麻舌)盐附子(味咸而麻舌)川芎(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天南星(辛,麻辣)半夏(辛辣,麻舌而刺喉)蛇床子(味辛凉,有麻舌感)牵牛子(辛苦,有麻舌感)“细辛(辛辣,麻舌)徐长卿(辛,有麻舌感)三棱(味淡,嚼之有麻舌感)丁香(辛辣,微有麻舌感)牛蒡子(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一节  固体制剂
考点一、散剂
(一)散剂的特点

(二)质量要求
1、供制散剂的原料药均应粉碎;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眼用散剂应为极细粉,且无菌。
2、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3、散剂应密闭贮藏: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应密封贮存,生物制品采用防潮材料包装。
4、散剂用于烧伤治疗如为非无菌制剂的,应在标签上标明“非无菌制剂”;产品说明书中应注明“本品为非无菌制剂”,同时在适应证下应明确“用于程度较轻的烧伤(Ⅰ度或浅Ⅱ度);注意事项下规定“应遵医嘱使用”。
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要求

考点二、颗粒剂
(一)特点与分类

(二)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
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
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
滋补药宜在饭前服;
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在空腹时服;
安神药宜睡前服;
健胃药和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活血清热等药方宜饭后半小时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和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可溶颗粒、泡腾颗粒应加温开水冲服,切忌放入口中用水送服;混悬颗粒冲服,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

考点三、胶囊剂
(一)特点与分类

(二)质量要求





续表


考点四、丸剂


(二)质量要求


续表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大蜜丸体积大,不直接吞下,嚼碎或掰成小块或搓成圆粒后用水送服。
2、用生姜煎汤送服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增效。
3、用温热红糖水送服艾附暖宫丸,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
4、可用大枣煎汤送服补中益气丸,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
5、用黄酒送服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
6、水丸质硬,可用开水溶化服用,糊丸整粒服用,发挥缓释效果:也可锤碎后吞服。

考点五、片剂

(二)片剂的辅料
1、稀释剂与吸收剂
(1)稀释剂:适用于主药剂量小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黏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
(2)吸收剂:适用于原料药含较多挥发油,脂肪油或其他液体,而需制片者。


续表


2、崩解剂
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而更利于药物溶出的辅料。崩解剂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因黏合剂和高度压缩而产生的结合力。除口含片、舌下片、缓释片、咀嚼片等外,一般片剂均需加用崩解剂。中药半浸膏片因含有中药饮片细粉,其本身遇水后能缓缓崩解,故一般可不另加崩解剂。
(1)片剂的崩解机制:
①毛细管作用;②膨胀作用;
③产气作用;④其他:如表面活性、酶解等。

3、润滑剂。
压片前必须加入的能增加颗粒(或粉末)流动性,减少颗粒(或粉末)与冲模内摩擦力,具有润滑作用的物料称为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主要有:
①助流剂:降低颗粒间摩擦力,增加颗粒的流动性,减少片重差异;
②抗黏剂:避免粉粒在冲模表面粘附,确保片面光洁;
③润滑剂:降低颗粒或片剂与冲模间摩擦力,易于出片,减少冲模磨损。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1、外观
2、重量差异:
普通非包衣片的重量差异应符合规定;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其他包衣片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注意,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第二节  浸出制剂

考点一、汤剂



考点二、合剂

考点三、糖浆剂


考点四、煎膏剂(膏滋)


考点五、酒剂

考点六、酊剂


考点七、流浸膏剂、浸膏剂


考点八、茶剂
茶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
袋泡茶应能在较短时间内浸出有效成分,味厚、质坚及滋补性等饮片一般不宜制成袋泡茶。
一般控制在80℃以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应在60℃以下干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选用适宜方法干燥。
茶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及易吸潮原料药物的茶剂应密封贮存。
不含糖块状茶剂以及袋装茶剂与煎煮茶剂水分不得过12%,含糖块状茶剂水分不得过3.0%。


总结:浸出制剂的贮存条件


第三节  液体制剂
考点一、液体制剂分类体系类型


考点二、液体制剂附加剂



考点三、乳剂


考点四、混悬剂


混悬液的稳定剂
1、润湿剂:吐温类、司盘类表面活性剂
2、助悬剂
A低分子:甘油、糖浆剂。
B高分子:
天然: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琼脂、果胶。
合成: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聚维酮。
C硅酸类: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

第四节  无菌制剂
考点一、注射剂





1.溶剂


2.注射剂的附加剂


除另有规定外,供静脉用的注射液,慎用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增溶剂。
注射剂的pH一般应控制在4.0~9.0之间。
输液剂、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
3.质量要求




考点二、输液剂


考点三、注射用无菌粉末


考点四、眼用制剂
(一)眼用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系指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可供滴入、冲洗、涂布、插入、注射或置于眼局部,起到清洁、保护和治疗作用。
分类:
①眼用液体:滴眼剂、洗眼剂、眼内注射溶液。
②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
③眼用固体制剂:眼膜剂、眼丸剂、眼内插入剂。

(二)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眼的药物吸收的途径
①角膜→房水→前房→虹膜、睫状肌→局部作用
②结膜→巩膜→眼球后部→全身作用
2、影响药物吸收因素
①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
②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
③眼用溶剂的pH及药物的pKa;
④刺激性;
⑤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与泪液的混合;
⑥黏度,适当增加有利于吸收。

3、眼用制剂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
①无菌;
②渗透压摩尔浓度;
③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可见异物;
④含饮片原粉、混悬型:粒度;
⑤眼用半固体:金属性异物检查;
⑥混悬型:沉降体积比。



第五节  外用制剂
考点一、外用制剂基本要求

1.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二、软膏剂与乳膏剂

1.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要求


考点三、膏药





考点四、贴剂
1.特点与组成
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粘贴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用于完整皮肤表面,经皮吸收起全身作用贴剂称为透皮贴剂。



考点五、其他外用制剂






总结:外用制剂的贮存条件


第六节  其他制剂
考点一、栓剂





考点二、气雾剂与喷雾剂

(一)吸入气雾剂与喷雾剂的吸收与影响因素


(二)气雾剂的构成

(三)附加剂
(1)溶剂:某些脂溶性药物可以溶解于气雾剂的抛射剂中,如氢氟烷烃(四氟乙烷、七氟丙烷),常可以作为溶液型气雾剂的溶剂;
(2)潜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
(3)抗氧剂:如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
(4)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等;
(5)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聚山梨酯类等;或助悬剂,如司盘类、月桂醇等。吸入气雾剂中所用附加剂均应对呼吸黏膜和纤毛无刺激性、无毒性。非吸入气雾剂中所有附加剂均应对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
2.气雾剂、喷雾剂的质量要求



考点三、胶剂原辅料的种类与选用


考点四、膜剂

(一)膜剂常用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
1、成膜材料: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类、纤维素类及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有天然(淀粉、纤维素、明胶、白及胶等)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等)两大类。
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醇(PVA)
2、其他辅料
(1)增塑剂:能使制得的膜柔软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常用的有甘油、乙二醇、山梨醇等。
(2)着色剂:常用的有食用色素。
(3)遮光剂:常用的有二氧化钛。
(4)矫味剂:有蔗糖、甜菊苷等。
(5)填充剂:有碳酸钙、淀粉等。
(6)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等。

考点五、其他传统剂型



第七节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考点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一)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
①生物半衰期(t½)很短(小于1小时)或很长(大于24小时)的药物;
②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需在肠中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溶蚀或扩散溶出相结合,也可利用渗透压或离子交换机制。

(三)按靶向作用方式分类
(1)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这是载药微粒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吞噬而产生的体内分布特征。
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小于100nm的纳米囊或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过被肺的最小毛细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常见的有微囊、微球和脂质体。
(2)主动靶向制剂:系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包括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及前体药物两大类。
(四)修饰的药物载体主要有:
①修饰的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即脂质体经PEG表面修饰;免疫脂质体,即在脂质体表面接上某种抗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导致脂质体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分布。
②修饰的微球:采用聚合物将抗原、抗体吸附或交联成微球,称为免疫微球,可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治疗。
③其他:如修饰的微乳、修饰的纳米球等。

考点二、中药制剂新技术
1、环糊精包合技术

2、微型包囊技术

3、固体分散技术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姓名: 匿名用户
email:
等级: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内容: